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渝評
女性受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因素影響,比男性更容易出現「憂鬱情緒」。其中,生理方面,在經期、懷孕、產後、停經時,容易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影響情緒波動,因此,特別時期更應重視如何安定情緒。
孕期憂鬱情緒從何來?
姍姍媽咪懷孕12週哭著說:「自從肚子裡有了小寶寶開始,不但胃口變差、容易感到噁心、暈眩,也特別容易累,接踵而來的變化,再加上家人、朋友、同事,不斷告誡懷孕期間的各種禁忌,讓我感到既煩躁又無奈。」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渝評指出,生理與心理狀態本會相互影響,而懷孕初期體內荷爾蒙的改變,不但會引發不同的生理反應,也會使得情緒起伏較不穩定,加上擔心胎兒營養夠不夠、發育得好不好,更會造成情緒低落、焦慮、不安、莫名想哭、沮喪等負面感受。
情緒影響胎兒發展
研究發現,當人體過度焦慮、緊張,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加,對懷孕的女性來說,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也會使得腹中胎兒處於不安的情緒之中,而進一步影響胎兒的營養吸收與發育,因此,孕婦的心理狀態不但會影響自身的食欲、睡眠、活動力、精神、內分泌系統等,也可能影響胎兒。
養成心情記錄習慣.找出問題癥結點
舒解情緒、壓力的第一步必須找出問題所在,蘇渝評醫師建議,心情記錄至少一週1次,養成記錄心情或是寫日記的習慣,可以得知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件,情緒有哪些變化,幫助自我了解。
排解憂鬱情緒7原則
憂鬱情緒的來源因人而異,同樣一件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情緒表現,蘇渝評醫師建議,當找出問題的所在之後,可以嘗試以下幾種解憂方式:
1. 解除生理不適:懷孕時需面臨體內荷爾蒙的改變、營養素缺乏、胎兒體重增加等過程,這些變化對身體都會造成負擔,蘇渝評醫師提醒,解除生理不適,能幫助安定孕期情緒。
2. 分享與聆聽:身體健康與情緒是相互作用,蘇渝評醫師表示,孕期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或是擔心胎兒,可以詢問專業婦產科醫師的意見,也可以找身邊的朋友、同事、家人聊聊,聽聽大家的說法,就會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的複雜。
3. 規律的運動和曬太陽:規律的運動不但可保持心情愉悅、放鬆身體,孕媽咪透過運動可加強腰腹及骨盆底肌肉群的肌力,對產程是有幫助的。他建議,若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孕媽咪,每天至少抽出30分鐘的時間到戶外散散步、曬曬太陽。
4. 家人的支持:懷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蘇渝評醫師建議,運動、產檢或是參加媽媽教室的時候,可以與另一半相約同行,讓老公了解整個懷孕過程,自然而然比較能夠站在孕媽咪的立場著想,成為強而有力的支持後盾。
5. 心理諮商:專業心理諮詢管道有很多,如果一時之間情緒上來,在緊急狀況下,可以求助「張老師基金會輔導專線」、「台北市生命線協會專線」等相關單位的協助,也可求助精神科門診,藉由專業醫師協助走出低潮,蘇渝評醫師提醒,並不是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才需要看精神科!
6. 營養補充:因為憂鬱情緒與中樞神經相關,因此,有部分小型研究發現,Omega-3有助活化腦部功能。蘇渝評醫師表示,Omega-3有助孕媽咪情緒平穩、預防憂鬱,對胎兒腦部的發育也有幫助,無論是從天然食物或是營養品中攝取,都應與婦產科醫師確認食用的時間點與分量。
7. 轉移注意力:把注意力從引發不良情緒的事物轉移到其他事物上,能使人從消極情緒中跳脫出來,蘇渝評醫師建議,可多接觸自己喜愛的事物,例如:吃美食、看電影、唱歌、購物、接觸大自然等。
雖有高達半數以上的孕婦會有憂鬱情緒,但確診為憂鬱症的案例相當少,孕期需要面對的生理不適很多,應儘量保持平常心,懂得排解壓力、舒緩情緒,不需要杞人憂天,要切記,快樂的媽媽才會生出開心的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7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