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洪郁鈞  採訪諮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李盈靜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對外食媽咪來說,外出用餐選擇雖然多,卻可能忽略攝取特定營養素,但只要每餐多花點心思,外食族也能輕鬆達成營養均衡的目標。

痞  

孕期飲食.重質不重量

在現代,「一人吃兩人補」的意義應著重於均衡營養素的全面攝取,且必須避免分量過多所造成的孕期體重失控,例如:懷孕體重控制在12公斤左右,但在各種食材所提供的營養素上,應該更挑剔,拒絕空熱量以及精緻食物的飲食。

以孕前體重60公斤正常體位的媽咪而言,1公斤需求熱量30大卡,一日需求共1,800大卡的熱量,懷孕後,初期飲食熱量攝取無需增加,中期與後期也只需各增加300大卡的熱量即可,而這300大卡的熱量換算成食物,也只需於每日增加半碗主食、1240c.c.的牛奶、半碗青菜與1份拳頭大的水果即可。

白米飯「差一點」.差很多

孕媽咪經常聽說「不要攝取精緻類食品」,但許多孕媽咪以為精緻類食品指的是只有餅乾、蛋糕或西點,其實一日三餐中,白米飯、白麵條、白麵包與白饅頭都算精緻類的主食,精製過後的營養價值遠不如全穀根莖類。

李盈靜營養師表示,全穀根莖類中的五穀未去除米糠、麩皮或胚芽,營養成分較齊全,包含:糙米、五穀米、玉米、全穀燕麥、全麥等;其他根莖類如:馬鈴薯、芋頭、地瓜、南瓜、蓮子、山藥等;雜糧類如:紅豆、綠豆、豌豆等,皆富含多種營養素與膳食纖維,以相同分量的糙米和白米做比較,糙米的膳食纖維與維生素E含量是白米的4.8倍、維生素B6是白米的8.5倍、鐵質是白米的3倍、鈣質是白米的2.6倍,其他營養素的含量亦遠遠超過白米飯。因此,根據衛生福利部所公佈的新版每日飲食指南中,建議全穀根莖類應佔每日主食的13,以確保完整的營養攝取。

主動加點蔬菜

以全穀根莖類取代精緻米食,可讓同樣份量的主食為胎兒帶進更多營養素,除此之外,外食的困難常在於蔬菜量太少,建議孕媽咪外食時,多點12份的蔬菜,如果中餐少吃了一些蔬菜,晚餐就多點一樣蔬菜,且蔬菜與水果的營養素不相同,無法各自取代。

外食族通常少吃蔬果,膳食纖維也因此攝取不足,但足量的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增強腸胃道的免疫能力,並能促進孕期排便順暢、控制血糖與降低膽固醇,惟膳食纖維多存在於蔬果與全榖根莖類,奶類、蛋類和魚肉類中並無膳食纖維,因此若想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建議儘量於每日飲食中都加入蔬果與全榖根莖類的飲食,以促進腸道健康。

外食早餐.選擇有限

若是選擇超商早餐,建議飲料可選擇鮮奶或低糖、無糖豆漿,搭配飯糰、茶葉蛋、包子、饅頭或水果,水果若份量太多,可留一半至下午當點心,若選擇吃麵包,則儘量避免有內餡的種類,可免除過多的糖分與油脂攝取。

若是選擇西式早餐店,飲料也應選擇低糖的飲品,奶茶因為通常含有奶精,為避免反式脂肪,建議可以鮮奶茶做為替換;若主食選擇蛋餅,因為油脂含量較高,午餐就建議選擇含油量較低的菜餚;吐司類除了請店家不塗抹美乃滋之外,也應避免火腿、培根等加工類食品與油炸類的夾層,如:炸雞腿或炸豬排。

中式早餐則建議減少食用油條、醃製過、含鈉量高的酸菜,以及高糖分的米漿,如饅頭夾蛋是不錯的選擇。

聚餐外食.精挑細選

火鍋類

建議可將白米飯、白麵條、冬粉的主食選擇,改為根莖類,如:芋頭、南瓜與山藥等;湯頭因為烹煮的食材不斷增加,熱量與鈉含量也會持續升高,孕媽咪應儘量避免喝湯、多吃點青菜,並避免魚餃、燕餃等加工食品的過度攝取;醬料部分,則建議可以醬油、蔥末、蒜泥與醋的調配來取代沙茶醬或豆瓣醬,減少熱量與鈉的攝取。

日式料理

日式料理的美味與低熱量通常可以讓孕媽咪吃得比較安心,但李盈靜營養師提醒,若要食用生魚片,孕媽咪仍需選擇值得信賴的店家,以避免食材不新鮮所可能造成的生菌感染,此外,若有蛋料理,也建議以全熟蛋為優先選擇。

※原文刊載於2017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媽媽寶寶雜誌 的頭像
    媽媽寶寶雜誌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部落格

    媽媽寶寶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