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兆出現到實際進入產程,為了減少產痛的時間,許多媽媽希望產程越短越好,然而,當產程縮短到極限,令人措手不及的急產若發生,卻也可能會為母嬰帶來風險;美好的孕產體驗,需要孕媽咪產前多了解、勤準備,即便發生急產,分娩也能平平安安、順利完成。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兼產科主任王樂明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冷靜看待急產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樂明表示,分娩是很自然的一個過程,急產只是產程比較短,並不一定都是具危險性的妊娠狀況,且發生的機率低於2%,因此,只要孕媽咪在產前有一定的認識與準備,就算急產狀況意外發生,也能夠在穩定的情緒下安全分娩不慌張。
孕產知識.產前勤了解
建議媽咪在懷孕進入後期時,就要開始嘗試了解產兆與產程進展的相關知識,若對於疼痛的感受不明顯,也要留意規律且逐步密集的子宮收縮頻率(例如:每10分鐘有3次以上的子宮收縮)與便意感,或是若感覺胎兒有一直往下鑽的下墜感時,就要趕快就醫檢查。
緊急處理DIY
當急產狀況發生,胎頭已降至陰道時,除了立刻撥打119請求救護車前往協助之外,建議準媽咪與準爸爸要穩住情緒,就地做好隨時接生的準備,此外,若寶寶真的等不及到醫院出生,保溫的照護要確實。若急產真的發生,相關處理步驟如下:
1.在平坦的地面或床上,媽咪呈蹲姿或半坐臥姿勢,將乾淨厚毛巾鋪於兩腿之間。
2.接生者打開手掌在產道口預備接住寶寶的頭,避免直接落地。
3.當寶寶的頭已露出,勿強行拉出,產婦可稍微施力,讓寶寶緩緩娩出。
4.寶寶因身體覆蓋著胎脂與羊水,身軀顯得特別滑溜,接生者需小心接應,並在寶寶完全娩出後,立即用乾淨毛巾擦拭口鼻內羊水後包裹。
5.臍帶不急於剪斷,可使用2個夾子或繩子在距離肚臍約5公分處夾住或綁緊,幫助胎兒後續練習用肺呼吸,且因為臍帶滑溜,準爸爸若不敢自行斷臍,可留至醫院請醫師處理。
6.胎盤在胎兒娩出後,會在短時間內一同娩出,但不需刻意拉出,可到醫院後再進行後續處理,此時,最重要是須讓新生兒保暖,避免失溫。
迅速就醫最安全
急產的狀況通常是因為胎兒衝得太快且能輕易被娩出,但分娩過程快速不表示產婦就不會有撕裂傷的風險,王樂明醫師表示,雖然急產造成的撕裂傷口通常不大,但仍需謹慎處理,避免傷口擴大或感染,因此,倘若孕媽咪真的發生急產,迅速就醫讓專業醫護人員即時接手後續處理,對母親與新生兒來說,是最安全的處置辦法。
※原文刊載於2015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