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洪郁鈞  採訪諮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標章審議委員暨《無毒保健康》作者陳修玲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腹中有了新生命,孕媽咪總是用盡辦法想為寶貝打造一個安心安全的家,其實,只要掌握居家常用物品的挑選原則,就可儘量避免未知的毒物侵害,讓無毒生活輕鬆展開。

痞400  

家的安全‧自己把關

從懷孕開始,多數的孕媽咪會為了胎兒,對自己的生活進行總檢討,無論是對於飲食、作息或生活習慣,總是希望能給予胎兒最健康的有利條件,讓他在子宮中安全的長大。健康的生活除了注重飲食均衡、不熬夜之外,若認真講究,其實還包含了許多對於常用物品的選擇,孕媽咪若能平日就從小處著手、了解生活中潛藏的危機,就不用擔心會因為突然爆發的任何食安新聞或意料之外的生活危機事件,威脅家人的健康與安全。

塑膠食器謹慎用

懷孕期間需要多喝水,建議孕媽咪儘量使用不鏽鋼的杯子或保溫瓶取代塑膠製的隨手瓶或市售瓶裝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標章審議委員暨《無毒保健康》作者陳修玲表示,塑膠的製成包含許多化學物質的添加,許多年前爆發的塑化劑風暴,只是其一,事實上還有許多如:安定劑、阻燃劑、硬化劑、發泡劑或潤滑劑等化學添加物共同形成塑膠製品,這些化學添加物隨著使用時間、溫度或使用方式會有些微的釋出,經年累月的使用,只怕經久累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此外,陳修玲認為塑膠製品無法以年限定義何時該捨棄回收,畢竟光是單純存放於櫃中,與空氣接觸,塑膠仍會持續老化,越老化釋出的化學物質就越多,孕媽咪不可不慎,且若發現塑膠製瓶已明顯的從透明變混濁,就應該要停止使用並回收處理。

塑膠分類碼用以回收辨識

多數人在選購塑膠隨手瓶時,會注意到容器底部或標籤上所標示的塑膠分類代碼,不同的塑膠分類代碼代表著不同塑膠材質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可耐受的最高溫度,例如:常見5號為聚丙烯(PP),其特性為耐酸鹼、耐化學物質、耐碰撞與耐高溫,最高耐熱溫度可達140℃。但即便如此,消費者在使用塑膠製品時,仍不可輕忽其具有釋放毒物的可能性,陳修玲解釋,塑膠分類代碼的真實用意在於進行回收辨識,並非為了使用安全而設定,消費者須釐清之中的差異。

外帶菜餚‧自備容器最安心

外食媽咪也許已逐漸養成良好習慣自備餐具,但若外帶熱騰騰的菜餚回家,偶一為之無妨,時常外帶時仍建議要自備容器,否則熱湯熱飯的高溫碰上塑膠袋,也可能讓塑膠袋中的化學添加物有機會釋放,即便是紙盒或紙杯,紙容器的內層也會含有一層塑膠塗料,以避免湯水滲透至容器外,因此,若時常有外帶食物的需求,建議還是要自備容器(如:玻璃保鮮盒或不鏽鋼容器),才能確保杜絕塑膠經年累月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選擇安全來源的蔬果

孕媽咪的飲食中,蔬菜水果不能少,一般來說,蔬果採收前,就必須停止使用農藥,但由於農藥殘留不易以肉眼辨識,建議採買時,除了選擇有機農作物之外,也可以選購具有政府認證之吉園圃標章的安全蔬果,該標章的意義在於強調該作物的栽培與採收有遵循「合理病蟲害防治」、「使用推薦藥劑」與「遵守安全採收期」的規範,且標章上的9個識別碼可供消費者追溯生產者資訊(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的吉園圃安全蔬果資訊網上可查詢),此外,當季生產的蔬果,因為較不需要化肥或農藥就可以長得比較好,因此建議選購時,儘量順應節令來挑選蔬果,同時,也建議儘量選擇台灣生產的蔬果,可避免長途跋涉而來的進口農產品,有時為了保鮮或延長食用期限所添加的化學藥劑。

※原文刊載於2016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媽媽寶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