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大人的壓力,寶寶的壓力相對來說,即便十分單純簡單,卻能影響他們日後的人格發展,而爸爸媽媽的態度其實十分重要。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兒童臨床心理師杜娟菁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漂亮媽咪楊岱珊‧可愛寶寶李宥霆
父母的回應方式
由於寶寶對於周遭環境與照顧者的情緒、語調和回應方式十分敏感,不恰當的回應方式不但容易讓寶寶緊張,也會影響寶寶安全感的建立,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杜娟菁兒童臨床心理師表示,當寶寶還不會說話且無行為能力時,哭泣是最主要表達需求與尋求幫忙的方式,此時若父母或照顧者的回應方式較為冷漠,容易讓寶寶產生無助感與不安全感,進而對無助的情況產生壓力,杜娟菁心理師也說明,安全感較不足的寶寶,隨著月齡及能力的增加,反而會越來越黏人,因此建議媽媽,當寶寶因為有需要而哭泣時,適時的出聲回應並安撫擁抱,可讓寶寶知道自己是被關注的,也能因此降低寶寶的焦慮感。
信任感的建立
當寶寶每次的細微需求都得到媽媽的溫柔回應,寶寶會逐漸知道媽媽是安全的、能傾聽自己需求的,親子間的信任感也就從如此的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
制止方式
杜娟菁心理師舉例,有些媽媽看到孩子將地上的玩具放進嘴巴時,會下意識的大聲制止,如:「不要碰!那個很髒!」或「很髒!去洗手」,寶寶雖然不懂字面意思,但卻可能因為媽媽聲調的突然提高與警戒的語氣而感到不知所措與壓力,甚至因此被嚇哭,杜娟菁心理師建議,媽媽們可以儘量以和緩的語氣教導寶寶,透過輕輕拿走不安全的玩具或以安全的方式讓寶寶繼續探索,避免不經意的提高音量讓寶寶產生緊張情緒,否則,若類似的經驗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重覆出現,不但會累積寶寶的緊張情緒,長大後也可能因此對某些行為出現過度的不安全感,而培養出不適當的特定習慣。
成長挑戰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但實際情況仍需視寶寶的肌肉發展狀況,不能一概而論,當寶寶的小肌肉準備好了,他會開始嘗試抓握,當寶寶語言能力逐漸發展時,他會開始練習說話,然而,當寶寶與同儕遊戲時,若發現小哥哥或小姊姊已經會走路了或已經會說一些單字,而自己在學習模仿仍無法出現同樣行為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疑惑與心急,杜娟菁心理師表示,此時,爸爸媽媽的態度很重要,必須以正向的態度鼓勵他或陪伴他學習,體貼寶寶遇到挫折的心情並給予安撫,杜娟菁心理師表示,爸爸媽媽除了透過細心觀察寶寶的發展需求給予鼓勵與支持外,陪伴或與他遊戲,也能促進寶寶的發展並讓他覺得被關心注意。
減輕寶寶的壓力
杜娟菁心理師提醒爸爸媽媽要留心觀察寶寶感到有壓力的原因,並設法滿足其需求。寶寶其實需要的不多,只要爸爸媽媽每天空出時間(即便每天只有五分鐘)來陪伴、與他遊戲或閱讀,表達對他的愛、接納並傾聽他,都能有效減輕寶寶的緊張與不安感,杜娟菁心理師強調,所謂的陪伴是指全心全意的專注在孩子身上,而不是邊看手機或電視邊與他玩耍;陪寶寶遊戲時,也建議讓他保有主導權,延續他原本的遊戲模式來參與。杜娟菁心理師表示,以不干擾的方式陪伴,能夠讓寶寶覺得被傾聽、被同理與被愛,不但能增加他的安全感,也能因此安撫寶寶、抒解他的壓力。
一起學習處理情緒
當寶寶逐漸長大,頑皮的行為可能引起爸爸媽媽的怒氣,杜娟菁心理師提醒,千萬不要跟孩子說:「我不理你了!」或「我不愛你了!」以避免引發寶寶更多的焦慮與不安全感,此時,建議媽媽明確的告訴寶寶:「媽媽要冷靜一下,我就在旁邊(孩子看的到的範圍內),我現在不想跟你說話,等我氣消了再跟你說話。」並在氣消後遵守承諾回到孩子身邊給予擁抱,並告訴寶寶對他生氣的原因;如此做的重點在於讓孩子知道:1.媽媽生氣的原因。2.媽媽沒有離開他。3.情緒都有來源也可以被處理。4.媽媽還是愛他。杜娟菁心理師指出,給予寶寶正確的回應與陪伴,可以減少寶寶的不安,並讓他較不容易累積壓力。
※原文刊載於2014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