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亮哲‧法國攝影師Nico@尼可儷影
bobo小天才的專欄,也到了今年的尾聲了,看著一路寫來的11篇文章,也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一年對大人來說其實並不算什麼,但對於孩子來說,一年的歲月是他們很多的人生。
過了一年‧家裡越來越熱鬧
大女兒的學習生涯到了第二年,喜歡上學、交朋友的她開始遇到了一些學習的困境和瓶頸,有時候會小小的逃避功課,但還是會乖乖做完。小女兒相較於姊姊,從稚嫩並且不善言語的情況下,也漸漸開始多話,學會溝通與大呼小叫。這一年來,我的家越來越熱鬧,姊姊有獅子座的主見和領導能力,卻遇見了善變又暴躁的妹妹,想要指使妹妹卻不得其門而入,殊不知妹妹吃軟不吃硬,常常弄得自己沮喪又氣餒。而脾氣倔強又暴躁的妹妹,喜怒形於色,翻臉如同翻書的個性,在這一年來越來越分明。因此,我們這個小小的家,音量分貝也越來越高亢。同樣是火象星座的媽媽也參一咖,讓即將而來的寒冬添上了幾分火氣,喔!不是,是暖意啦!
生於幸福家庭‧少了危機意識
大部分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就是他們快樂健康成長,當然我也不例外。但是在孩子慢慢長大,接觸社會的過程中,總不免看見他們在大環境的適應困難。或許有些父母會急於出手,無微不至的呵護他們。對我來說,成長在一個家庭結構完善的小康家庭,沒有大富大貴卻也不虞匱乏,和大多數人比起來是幸福的。但是想到自己出了社會之後,才開始學著跌倒、學著面對困境,其實是一段艱辛的歷程。所以看著自己因為生於幸福的家庭,而少了危機意識總覺得有所遺憾,有什麼事情父母會擋在前方。我試著在孩子跌倒的當下先緩個幾秒鐘,讓他們哭著看看自己的傷口,反省自己受傷的原因,再給予他們適當的安慰和處置。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有點殘忍,但若我們在當下給越多的不捨,卻有可能讓他們未來越無助,越可能被問題打敗。
不同階段的笑聲
還記得孩子剛出生不久的時候,有時候我們逗弄她們,她們不時地會嘴角上揚,當下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被融化成一片。雖然護理師說那只是一種神經的反射,並不是真的聽懂而笑,我們也不以為然,還是自顧自地以為孩子是天才或活佛之類的。我想所有愛孩子的父母都是如此的幼稚吧,偶爾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雖然嘴上不說,但堅持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可愛的娃兒。
當孩子開始真的聽懂了話,開始會對大人做的蠢表情咯咯笑的時候,那才是真正互動的開始,從那時起,就有一股巧妙的連結,一根越來越緊的無形繩子綁在彼此身上。等到孩子漸漸長大,他們開始認知語言與圖像,可以因為故事裡面大象打了個噴嚏,或是猴子掉到馬桶裡而笑得開懷,那又是另外一個階段的笑聲。隨著孩子們笑聲的變化,我們也一起成長,一起學習到他們特殊的眼光和對世界的理解。
面對世界的好奇和勇氣
「媽媽,那是什麼?」「啊~~~蟑螂!!!」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並不知道什麼叫做恐懼,因為一切都是好奇的。恐懼,是大人們不知不覺給他們的潛移默化。我們禁止他們在床上跳躍以免摔下來;我們要求他們不要拿剪刀以免剪到手會流血;我們不准他們進廚房以防被燙傷。好多的否決在不知不覺中,養大了孩子內心的恐懼。有一天我聽到姊姊斥責妹妹:「不准碰那個,不然妳就完蛋了。」仔細一看,那是一杯毫無殺傷力的溫水,當下我反思了自己對於負面的否定,和正面鼓勵的定義。姊姊受到了我們對於「不要」的定義教學,所以將自己急於關心妹妹會燙到的想法轉化成了直覺性的否定,因此,驚嚇的妹妹就少了一次學習的機會。大人出於關心卻懶於解釋,直接用禁止的方式制止孩子對於新鮮事物的嘗試,很有可能讓他們的未來因為恐懼而對世界卻步。孩子的純真是他們最大的力量,他們對於事物的好奇,也是面對世界最強大的勇氣,在成長的過程中,善於利用好奇和恐懼的平衡來讓他們自我學習,是最好的方式。
姐妹的戰爭‧幸福的小心眼
之前提到姐妹之間的戰爭隨時在家中上演,對於身邊物質的明爭暗鬥,讓大人看得好氣又好笑。妹妹總是慢一步搶到想要的玩具而仰天長嘯,姊姊在得意之際,會被妹妹突如其來的暗箭所傷,有時候也因為一氣之下的爆怒,出手過重而遭大人懲罰。隨著年紀的增長以及互相了解,招數也越來越多,體型相差一半的妹妹會先聲奪人,明明就是自己先招惹姊姊,卻在姊姊輕輕的一推之後如孟姜女般哭倒了長城。姊姊不甘示弱,知道自己的明槍易躲,索性就將玩具都貼上自己的名字,讓妹妹提早進入一種被佔地為王的明確失敗感,傻傻的妹妹也接受了姊姊的「姓名貼」攻勢。
可想而知,這樣的鬥爭多不勝數,每天如八點檔一樣上演,而沉不住氣的牡羊媽媽也順勢地加入了這個戰場,因太常使出獅吼功而讓姊妹們約70%的時間都聽而不見。當然,射手座的我一般只有挨打的份,但是不常生氣的我也可以適時地釋放一下大絕招讓孩子們知道,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老!大!在!這!裡!
亮哲爸比真心話
每一個家庭的幸福美滿,就在孩子和父母的嬉笑怒罵之下漸漸描繪成了一本書,一本屬於每個家庭,叫做《幸福的小心眼》的精彩宮廷小說。
本單元「亮哲的親子冒險」已告一段落,全新的育兒分享專欄即將登場,敬請期待!
※原文刊載於2016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列表